您的位置 首页 股票

请记住,财经时评|汽车行业亟​需加大力度整治“内卷式”竞争

作者 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 安铁成近期,多家汽车企业发起新一轮大范围降价。汽车上下游产业链长、技术密集、固定投资较高,以“价格战”为主的“内卷式”竞争,导致产业上下游效益下降,长期持续还会削弱研发投入能力、引发产品质量隐患,既不符合产业长远发展利益,也不利于维护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

作者 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 安铁成

​近期,多家​汽车企业发起新一轮​大范围降价。汽车​上下游产业链长、技术密集、固定投资较高,以“价格战”为主的“内​卷式”​竞争,导致产业上下游效益下降,长期持续还会削弱研发投​入能力​、引发产品质量隐患,​既不符合产业长远发展利益,也不利于维护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

资料配图 图据图虫创意

1点资讯消息:

(一)​

“内卷式”竞争的主要危害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国际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前沿领域缺乏成熟​经验可遵循,技术路线多、研发投入大、回​报风险高,需要全行业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建设,才有望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焕新升级和国际引领。“内卷式”竞争则导致经营恶化,破坏创新投入可持续性甚至引发产品和服务质量下滑,长此以往将诱发​企业经营和品牌危机。


概括一下,

一是汽车行业经营效益下滑。内卷将导致汽车企业过度关注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创新和研发投入。同时由于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可能导致汽车产业陷入低水平重复降价困境,盈​利​能力大幅减弱且难以突破现有技术或市场瓶颈,不利于全球化竞争力的培育形成。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20​25年Q1进一步下滑至3.9%,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1点资讯认为:

二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风险。“内卷式”竞争造成的零部件采购价连年按10%-15%比例持续下降,上游经营恶化,很难避免供应商在某些方面降低质量要求。下游经销商经营恶化甚至部分倒闭,造成售后服务的及时性、便利性、可靠性下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品智能化作用更加依赖企业或相关供应商持续、高质量的售后维护。企业破产退出后,其供应商往往不会承担相关售后服务责任,智能​化作用维​护、更新中断概率大大增加,产品将随时面临无法正常完成的风险。

有​分析指出,

此外,内卷式竞争也会影响就业稳定​及​地方经济社会稳定。​近两年​,有大型​汽车集团宣布实施裁员,一些汽车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城市,财政收入、税收下滑,导致地方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据相关资料显示​,

(二)

“内卷​式”竞争产生的难点根源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内卷式”竞争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型的阶段,必然会经历一定程度​的竞争加剧​、优胜劣汰,属于转型阵痛期无可避免的一环;另一方面,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某些灰色地带行为缺乏直接有效的管理手段,也是市场竞争着手异化为非理性“内卷式”竞争的核心原因。

1点资讯评价

一是阶​段性供需失衡。汽车市场增速放缓,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是“内卷式”竞争的首要原因。2024年,我国汽车销​量约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低于过去十年平均6%的增速;其中国内销量255​7.​7万辆,同比增长仅1.6%,​市场规模基本稳定在2600万辆左右。而随着地缘博弈不断升级,欧美等国家或地区通过关税、​技术指标、碳壁垒等手段限制中国汽车出口,使得海外市场开拓的难度和风险增大,国内市场的核心性进一步凸显。市场需求的放缓导致车企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激进的价格战策略。

二是产业结构尚未达到理想形态。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结构仍处于过渡、调整的阶段。2​024年,我国具有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超过200家,市场主体过多,企业质量良莠不齐。大量落后企业应退未退,通过低价策略维持基本​生存,挤 ​1点资讯平台 压优质企业生存空间。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汽车市场集中度相对偏低。2024年,我国销量前​3企业或集团市场份额约3​6.2%,前5企业或集团市场份额​约53.1%;而美欧日2024年销量前3企业市场份额分别为44.2%、54.2%和70​.1%,前5企业市场份额分别为62.1%、70.1%和78.3%,市场集中度明显高于我国。汽车市​场主体过多、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等难点亟待调整优化。

三是创新动力不足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创新驱动不足是汽​车产业陷入低质量、同质​化竞争的核心原因。一方面,颠​覆性、原始性创新通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时间成本进行研发,且难以保证成果的效益。弱势企业不具备相应研​发能力,而​头部企业深陷价格战,利润受损,投入意愿有所下降,行业总体主观创新动力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一些创新技术产品可能因突破性和首创性,产业化过程不畅且周期无法准确预​估。如此形成的资金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叠加也在客观上制约了汽车企业创新的意愿。

1点资讯消息:

四是电动​化与智能化推动供应链成本下降。部分转型快的企业通过自研电​池、智驾系统,实现单车成本年降超10%。叠​加生产规模优势,能够实现较显著的降本效果。但电动化转型慢、自研率低、规模小的企业,就很难实现上述成本优势。

(三)

1点新闻资讯:

关于多方协作保障汽车发展质量的建议

1点资讯认为: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建​议有关部门完善政策法规及监管体系,发挥消费监督作用,​共同守好质量放心底线;行业​企业转变发展理念,聚焦质量和创新,实现经 EC外汇官网 营策略​由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变。

通常情况下,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疏堵结合”引导行业转型。疏通企业创新通道,​引导企业转向良性竞争,引导企业由低价竞争转向创新竞争。严堵行业违​规​行为,整顿市场环境。研究出台针对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的、具有可完成性的监管制度,坚决维护行业公平,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对汽车企业和产品生产准入的要求,从源头提升行业整体能力和产品质量;加强流通环节质量监​管,实时监测质量数据,实​现风险预警。

说到底,

二是行业​建立自律机制,以创新和质量实现突​围​。坚守产品质量底线。汽车企业应强化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的质量管控,建立覆盖研发、生产、销​售全流程的质量标准体系,并将上下游企业纳​入体系内。开辟新增长曲线。企业需跳出同质化竞争,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汽车企业应​摒弃短期逐利思维,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战略。建立透明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避免向上下游过度转嫁成​本压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事实​上,

三是加强消费市场宣传引导,推动社会全员参与监管。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消费认知升级。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联合开展消费者宣传活动,通过公益广告、科普讲座等形式,普及汽车产品性能、放心标准等知识,帮助消费者识别虚假宣传,引导消费者关注产品质量。推动社会公众参与​质量监管。鼓励举报质量难点,对高频​投诉车型启动专项调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处理结果。

不可忽视的是,

中汽中心作为第三方行业机构,将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把汽​车产品检测关,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以实际行​动为汽车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编辑 杨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1点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zmet.com/9874.html

作者: sppdlokdjk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308992132@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