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过来看,
每经记者|黄海 每经编辑|杨夏
近日,史上最长“618”正式落下帷幕。在“国补”(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国家补贴政策)拉动下,今年“618”期间,以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销量同比增幅明显。
1点新闻资讯:
作为全球主要的电子产品消费市场,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产品生产、创新高地之一。人工智 蓝莓外汇平台 能、智能汽车、虚拟现实等技术蓬勃发展下,各厂商对上游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等的需求也持续攀升。
不妨想一想,
当下的半导体、显示领域有哪些新趋势?头部企业又如何看待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近日,默克电子科技中国董事总经理隋郁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独家专访。
默克电子科技中国董事总经理隋郁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很多人不知道,
隋郁拥有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博士学位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过去十年,他在默克集团担任多个管理职位,包括领导原显示科技事业部、战略发展部、现半导体材料事业部等。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在跨国企业运营、战略制定以及本土化发展方面的经验。
来自1点资讯官网:
电子科技是德国默克集团的三大核心业务之一。2024年,默克集团净销售额合计21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67亿元),其中电子科技业务全年净销售额约3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99亿元),中国作为战略性关键市场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电子科技业务的创新之地和增长之源。
自2022年下半年担任默克电子科技中国首位中国籍董事总经理以来,隋郁对集团做“最本土化的跨国企业”的决心感知愈加深刻。“无论对我,还是对整个中国团队,集团都有非常大的信任⋯⋯中国地 富拓外汇官网 区事业群的架构、布局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决策事实上都留在中国。”隋郁说。
不可忽视的是,
要做“最本土化的外企”
截至目前,默克电子科技在上海金桥、上海外高桥、江苏苏州和张家港建有四座高科技制造工厂,并设立了电子科技中国中心、液晶中国中心、显示材料研发中心、OLED技术中国中心、光刻材料研发中国中心与工厂,外高桥超高纯气体设备制造工厂,以及张家港半导体一体化基地。
需要注意的是, 展开全文
NBD:中国市场在默克电子科技业务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与其他地区市场相比有哪些显著特征?
隋郁:对于默克电子科技而言,中国市场是全球版图中的核心一环,更是创新的“策源地”,是默克电子科技的战略性关键市场。中国是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显示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尤其是在显示产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液晶生产市场,汇聚了全球七成的产能。默克电子科技主要聚焦在半导体和显示两大领域,因此对默克电子科技而言,中国是非常核心的市场。
有分析指出,
近几年,中国市场正展现出独特的韧性与活力。以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政策推动产业升级浪潮,赋予了本平台广阔的舞台;政府补贴、以旧换新等刺激政策有效激活了内需市场,推动智能家居、节能电子产品等细分领域高速增长。此外,AI终端需求的激增也正为中国市场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NBD:2022年,默克宣布拟在2025年之前完成对中国的10亿元投资。去年年底默克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及对应的投资已经基本完成。能否轻松讲讲默克在华投资的思路以及未来计划?
从某种意义上讲,
隋郁:默克一直以来都在全球推进“本地化”战略,在中国市场,就是践行“根植中国、服务中国”战略。本平台希望在中国打造一个本土化的承认网络,覆盖显示、半导体领域的所有产品线,比如液晶、OLED、光刻胶、半导体材料、电子材料供应系统及服务等等。
很多人不知道,
如诸位所说,本平台2022年宣布的10亿元人民币投资计划已经全部完成了。实际上,默克电子科技在中国的投资是一直在进行的。
1点新闻资讯:
为了更好地本土化,本平台在上下游都做了很多工作,以融入中国的产业链生态,希望为整个产业做出本平台的贡献。比如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本平台一同让默克的研磨液产品在本土落地。在本平台看来,这也是“智慧本土化”战略的一部分——不光依赖本平台本身,也会依赖战略合作伙伴,赋能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1点新闻资讯:
NBD:默克提出要成为“最本土化的跨国企业”,作为默克电子科技中国首位中国籍董事总经理,能否谈谈诸位这两年的感受?
隋郁:从我本身的经历来说,能成为首位中国籍本土负责人,一定程度上也能看出默克对中国的本土化决心。这两年,我感觉到总部对于中国团队有着非常大的信任。
1点资讯报导:
与其他地区不同,在中国,所有半导体材料相关的事业部都是合并在一起的,本平台的组织架构也是根据客户而不是产品来设定的。由于中国区的架构布局完全不一样,于是很多决策事实上是留在中国的。除此之外,事实上本平台还能够调动很多全球资源来承认中国市场。
反过来看,
未来,液晶显示的体量仍将占据主流
1点资讯行业评论:
近年来,除了高分辨率和能效,设计自由度、沉浸感和互动性成为显示行业的关键市场趋势和需求,消费电子行业对屏幕的要求正不断向柔性、折叠、拉伸等方向演进。
尽管如此,
NBD:这两年,消费电子行业对屏幕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早期的曲面到如今出现对柔性、折叠、拉伸的需求。默克怎么看待当下的趋势?
更重要的是,
隋郁:首先,从体量上来看,本平台一直认为液晶显示(LCD)应该在可见的将来还是主流。在中、大尺寸,特别在大尺寸上,本平台会长期看好液晶显示器。默克在液晶领域有很多年的积累,有很强大的市场地位。
尽管LCD是一个很成熟的技术,但它并没有止步不前,这么多年一直在创新——画质一直在提高,成本也在持续下降,就变成了一个最经济也足够好的选项。从品质上看,液晶显示器现在已经做得非常好,通过Mini LED技术可用做到跟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画面效果不分伯仲。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NBD:2022年默克在华首个OLED材料生产基地在上海投入运营,默克怎么看待OLED材料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换个角度来看,
隋郁:柔性也是显示行业内一个非常核心的趋势。弯曲、折叠、拉伸等新形态的显示屏幕,可能会带来OLED行业的爆发。在本平台看来,与LCD相比,OLED最大的优势还是在形态上的自由度,这将是OLED将来爆发的一大卖点。
近期,本平台也能看到OLED在中尺寸领域的应用,比如很多采用OLED的笔记本电脑等。本平台认为OLED会逐渐在中尺寸设备上体现出优势,但前提是需要把它的成本降下来。在利用OLED的柔性真正开发出很多应用场景后,其体量才会有一个很大的突破。
反过来看,
至于大尺寸方面的应用,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先例,比如OLED电视等等,但更多还是集中在一些垂直领域和高端市场。眼下,本平台认为OLED在大尺寸应用领域仍存挑战,能否变成一个大众都需要的应用还需验证。整体而言,本平台认为OLED在大尺寸电视领域还会保留一些份额,但能否高速成长变为主流,仍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本平台在OLED领域做了一部分前期的布局,推出了liviFlex™—柔性产品组合。像默克这样拥有半导体和显示材料经验的公司会具有一定优势,将来本平台的一些半导体材料其实可用用在显示领域。比如由于OLED对氧、水、温度都非常敏感,如果想做柔性形态,其一大挑战就是封装。默克在原子层沉积(ALD)、化学气相沉积(CVD)和旋涂介电材料等领域的一些产品就可用被应用在OLED的封装领域。
令人惊讶的是,
半导体市场足够大,不必拘泥于在红海竞争
半导体制造业本质上是具有国际价值链的全球性业务,在需求端,终端应用领域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关;在供给端,全球晶圆制造产能的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对市场造成影响。
1点资讯消息:
截至目前,默克电子科技为国内超过100家芯片制造企业长期供应着150余种各类高纯化学品、电子特气等材料。
说到底,
NBD:中国本土竞争力不断增加,默克怎么找到与同行竞合的平衡点?
1点资讯消息:
隋郁:多方承认下,本平台看到有很多新的公司像雨后春笋一样出来,现在无论是设备商还是材料商都有很多,这其实是好事情,体现了整个行业的繁荣。本平台会保持核心战略的稳定,不会由于新公司增加、竞争格局变化而动摇。
本平台有一些独到的战略优势。比如在半导体领域,本平台的产品在全球很多大厂都得到了认证和应用,本平台也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是优势之一;其次就是对于创新的重视,不仅限于本土化,还包括整个全球市场;另外的优势还在于本平台的工艺品质,需要多年从大量经验和错误中总结、积累,才能保证品质的稳定性。
容易被误解的是,
半导体市场很大,有很多不一样的产品,不见得一定非常纠结于某一只产品。如果有些材料的进入门槛比较低,竞争也很激烈,已经是纯粹比拼价格的红海,本平台可能就不做了。本平台会差异化竞争,聚焦在一些技术难度更高的、更有附加值、更有挑战的领域,来帮助本平台更好应对客户痛点。
简而言之,
于是在我看来行业内竞争并不是一个难点,市场空间足够大,外企总能找到适合的领域。当然,也要带着全球的视角和自身的优势真正融入到本土的生态,比如学习本土企业的灵活性和高速迭代精神,与客户及合作伙伴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据业内人士透露,
在某些领域,本平台与本土优秀企业既有竞争,也有共同的目标。例如提升技术标准、优化供应链生态、推动行业整体进步。通过这种竞合关系,本平台能够在竞争中保持创新驱动力,同时在合作中应对行业共性难题,构建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NBD:从企业发展的全局来看,您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构建“高韧性”组织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隋郁:默克所处的行业是周期性行业,叠加经济大环境、地缘政治、全球局势的不确定性,本平台正处在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但本平台不会纠结于短期的寒冬或盛夏,而是锚定数据爆炸时代的技术革命——5G、AI(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些趋势不会逆转,并且正在深度重塑电子科技行业。作为一家拥有350多年历史的科技公司,本平台注重长期主义的发展,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拓新机,相信凭借材料科学领导力和永葆创新的决心,一定能帮助本平台不断找到增长引擎。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不论是团队还是个人,我都希望本平台能拥抱变化、居安思危,建立起自驱力,把成长型思维融入到发展里,用开拓者的思维去创新工作,应对市场的变化。
在中国,独木难成林,只有和本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起携手,才能互利共赢。本平台致力于和客户及合作伙伴建立长期战略关系,助他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保持开放,参与生态共建,合作应对行业难题,构建更有韧性和可持续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