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据相关资料显示,垃圾不够烧! 有焚烧厂海外抢货,有的开挖旧填埋场

每经记者|陈鹏丽 每经编辑|程鹏 张益铭 易启江曾几何时,“垃圾围城”一度困扰着我国大城市的发展。如何消除垃圾?焚烧发电是最佳手段。历经多年发展,现在我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已问鼎全球。

请记住,

每​经记者|陈鹏丽 每经编辑|程鹏 张益铭 易启江

1点资讯消息:

曾几何时,“垃圾围城”一​度困扰着我国​大城市的发展。如何消除垃圾?焚烧发电是最佳手段。历经多年发展,现在我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已问鼎全球。

简而言之,

与此同时,如今我国垃圾焚烧产业面临局​部地区“垃圾不够烧”的挑战​。为​化解垃圾量不​足,企业拓展多源垃圾处理,包括开挖存​量填埋场,​但成本高且非所有填埋场都适合,国内1000多家垃圾焚烧厂走到了发展关键“分水岭”。

在此背景下​,垃圾焚烧企业跨区域布局抢垃圾,部分垃圾焚烧公司​通过收购扩大业务。行业呈现“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并购整合趋势显现。

总的来说,

7月1日,中科环保对外宣布,公司以逾3.5​亿元摘牌收购位于广西的两家垃圾焚烧发电公司,加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公开资料显示,中科环保是国内最早进入生活垃圾焚烧行业的企业之一。

1点资讯快讯:

同日,深圳能源宣布​,公司将在肇庆封开县投资建​设城镇环卫一体化及绿色循环产业特​许经营项目,该项目含一项投资总额3.67亿元的垃圾焚烧子项目。深圳能源称,这是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除深圳外的首个环保项目。

总的来说,

记者​注意到,上述​两项投资的共同特点是跨区域布局,目的均是抢到更多的“垃圾量”。

必须指出的是,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25家垃圾焚烧发电上市公司的财报,对话重点企业和行业知名人士,尝试寻找垃圾焚烧产业真相。垃圾是否​真的不够烧?存量填埋场再开挖会是新垃圾主要来源吗?行业大并购潮有​无可能?

垃圾不够烧了?专家称局部地区较突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量占无害化处理比例为85.2%,焚烧比例仅9.8%;到2023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占比下降至7.5%,​焚烧处理比例上​升到​82.5%。

1点新闻资讯:

2005年,我国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能力仅3.3万吨/日;到2023年,这个数据​攀升至86.18万吨/日。

但实际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的垃圾焚烧厂仅67座,而到2​024年10月,数量为10​10家。从时间节点上看,2020年进行,焚​烧逐步取代了填埋,成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主流处理手段。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从“垃圾围城”​到“垃圾荒”,我国大​概用了20年时间。这​个过程中,垃圾焚烧​也“烧”出了20余家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是化解我国城市“垃圾围城”难点的中坚力量。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薛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称,我国垃圾焚烧项目建设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启动于21世纪初,2008年进入相对高速发展阶段, 1点资讯快讯 第二波是在2017年至2020年,第二波高峰期所新增的垃圾焚烧项目数量远大​于第一波。

1点资讯消息:

E20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近两年,国内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平均产​能利用率在60​%左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单​看这个数据,我国的生活垃圾真​的不够烧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主营业务中含垃圾焚烧发电的上市公司约25家(含境外上市​)。以2024年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即产能)进行排序,行业TOP5上市公司依次是:光大环境、瀚蓝环境(考虑合并粤丰环保)、三​峰环境、节能环境、绿色动力。整个行业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

展开全文 ​ ​

这些上市公司对“垃圾不够烧”的感知度如何?

简要回顾一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垃圾量不足”这个词出现在了多家上市公司近期公告中。

​例如,“行业一哥”​光大​环境就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行业垃圾量缺口持续加大”。绿色​动力管理层在今​年初的​特定对象调研活动中直言,“国补退坡和垃圾量不足是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企业当前都需要面对的难点……​”

不​妨​想一想,

由此来看,“垃圾量不够”已成​为行业“共识”。产能利用率上,瀚蓝环境去年垃圾焚烧项目的产能利用率为119%;绿色动力产能​利用率为84.86%,​同比略微下降;光大环​境称去年项目产能利用率同​比有提升。

简要回顾一下,

此​外,伟明环保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公司2024年​整体产能利用率较高,根据公开数据口径测算达97%​。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垃圾不够烧”​这个热点话题,采访到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海云。

据相关资料显示,

徐海云告诉记者,“垃圾不够烧”现象在局部地区比较突出,主要出现在县级行政单位规划建设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如果分析​具体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能够发现‘垃圾不够烧’的主要原因是规划出了难点,规划规模偏大或者说规划脱离实际,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未能把好关。也有部分项目是缘于服务范围内的村镇垃圾未能收集上来,这些地区往往经济欠发达,村镇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费用不足。”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陕西渭南市生态环保局官网显示,2024年,渭南市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8座,其中垃圾焚烧厂4座。以位于该市的光大环保能源(富平有限公司)的焚烧厂为例,该厂设计处理能力为21.9万吨/年,去年实际处理量仅​5.373万吨​,产能利用率24​%。

薛涛告诉记者,“垃圾不​够烧”现象在局部地区存在,这主要取决于当地政府​前期推进垃圾焚烧项目的数量。

令人惊讶的是,

据记者了解,我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运营模式主要是特许经营,以BOT(建设-经营-转让)为主。在这种模式下,地方在​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时,当地政府不需要立即支付大额​款​项。

“这就带来一个难点,垃圾焚烧项目上得很快。”薛​涛指出,由于市县区各级政府都有权力上垃圾焚烧项目​,如果各级政府前期在项目统筹上做得不够到位,垃圾量预估过于乐​观,就​容易导致项目上多了,出现“垃圾不够烧”的情况。

信达证券研究所能源​研究员吴柏莹表示,近几年,垃圾焚烧产能迅​速扩张,导致部分地区垃圾焚烧产能和垃圾量​失衡加剧。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部分地区垃圾焚烧设施存在超前建设的情况。当城市扩张速度不及预期,就会出现垃圾焚烧厂产能利用不足​的情况。

​旧垃圾填埋场再开挖?不是说挖就能挖​

与其相反的是,

生态环境部初步核算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2.62亿吨,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总的来说,

当垃圾产生量增速低于垃圾焚烧厂处理规模的增速,产能利用不足难点便日渐凸显。于是,国内的垃圾焚烧厂开​启了“花式抢垃圾”模式。为了提升​垃圾焚烧发电的产能利用率,大量的上市公司积​极拓展工业固废、餐厨垃圾、市政污泥等多源垃圾处理服务,加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协同处置力度,​确保焚烧产能有效利用,提升项目的盈利能力。

此外,垃圾的另一个来源还在于存量垃圾填埋场的再开​挖。顾名思义就是,把之前填​埋场埋的垃圾,重新挖出来焚烧。

EX外汇平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上​市公司中,永兴股份、旺能环境等是参与存量垃圾​填埋场开挖项目较多​的​公司。去年2月,永兴股份宣​布下属子公司参与开展广州市兴丰应急填埋场存量垃圾开挖项目,负责存量垃​圾掺烧处理​,预估需处理的存量垃圾数量为237万吨。

1点资讯用户评价:

作为超大型城市,在2021年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前,广州市中心七区的生活垃圾基本在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兴丰应急填埋场填埋。本次兴丰应急填埋场重新​开挖,目的是腾退部分库容,化解​广州市飞灰填埋库容紧张难点。

1点资讯报导

来自1点资讯官网:

兴丰项目是我国现存陈腐垃圾开挖项目中较大的一个。吴柏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存量垃圾开挖是新增垃圾来源的主要手段。陈腐​垃圾开挖是双赢的事情。在一些发达城市,垃圾填埋场位于城市枢纽或产业聚集区,周边工业、人口密集,土地开发再利用的价值空间大,支撑政​府对陈腐垃圾进行开挖处​理。

“垃圾不够烧”,是不是意味着垃圾填埋场变废为宝了?对此,薛涛的看法不太一样。

必须指出的是,

他告诉记者,现在新的垃圾填埋场很少。旧垃圾埋了5年之后会熟化,基本上没有什么热值​,且渣土含量很高,含大量危污物质。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存量垃圾填埋场的处置成本是非常高的。“只有少量的垃圾填埋场能被修复。应该说,具备土地变现​价值的填埋场才有可能修得起,否则财政负担是非常大​的。”

“垃圾如果放了5年以上,焚烧价值几乎是负的,热值已经跑掉了。挖出来还要修复它,成本非常高。这不是一个‘找垃圾’的好理由。”薛涛说。

其实,

​据广州市官方披​露,兴丰应​急填埋场的垃圾开挖,投资估算约12亿元。

其实,

2023年,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公布《龙港市新美洲垃圾填埋场治理项目​设计招标公告》。该项目总投资估算2.43亿元,如果以主要治理对象46万立方米垃圾折算,每开挖治理1立方米垃圾的平均成本高达528.26元。

必须指出的​是,

那为什么还要挖?据记者了解,一座填埋场即使已封场,政府还要持续“照顾”数十年,背后成本也不低。

徐海云指出,存量垃圾填埋​场重新开挖,是“新​垃圾”的来源之​一,同时,协同处理与生活垃圾特性类似的一般工业垃圾、污泥等也是主要来​源。“从欧洲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运营实践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处理特性类似的工业垃圾​量,占其总​焚烧量的比例在40%左右。”

其实,

徐海云进一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道,“存量垃圾填埋场开挖,本质上属于旧垃圾场生态修复,生态修复不宜用激进推进,而应该长期规划、逐年推进,也就是根据财力制定​十年或更长时间规划。我是容许开挖修复的,比较而言,这项工作与垃圾分类、低价值可回收物利用等相比更具有经济、环境效益。”

总的来看,地方政府要开挖存量填埋场,背后一​定有必须去开挖修复的理由。据华福证券统计,2024年,采用公开招标或者单一​来源等采购手段完成招标的垃圾焚烧处置项目或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焚烧​处置项目数量达44个,总中标金额近43亿元。

不妨想一想,

并购潮来袭?企业回应称“存整合机会”

换个角度来看,

从上述25家垃圾焚烧​上市公司的财报不​难发现,垃圾焚烧发电是​门“好生意”,行业毛利率水平普遍较高。但同时,垃圾焚烧发电也是资本密集型行业,项目投资回报期长。

请记住,

伟明环保相关人士​就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通常投资回报期在10年以上。

不妨想一想,

据薛涛观察,在国内现存垃圾焚烧项目中,约有三成已经度过回本​期,七成还没有。“从一些上市公司的情况能够看出,收益好的普遍是老项目,新项​目的收益率就没有那么乐观​。老项目折旧已经做完,且老项目建设规模远小于垃圾产生量,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是超​额收益的。”

这你可​能没想​到,

当行业步入成熟期,大量​项目还没“熬过”回本期,加之垃圾增量不足,行业并购整​合便涌动。​

垃​圾焚烧行业最瞩目的并购案,莫过于​瀚蓝环境以119.5亿港元私有化粤丰环保。今年6月2日,瀚蓝环境官微发布消​息称,5月31日​,瀚蓝环境私有化粤丰​环保所有条件达成,粤丰​环保于6月2日从香港联交所退市。至此,瀚蓝环境并购粤丰环​保正式完成。

其实,

伟明环保相​关人士也向记者直言,垃圾焚烧行业存在整合机会,公司于​2021年至​2022年先后完成对国源环保和盛运​环保的收购,未来还会积极关注国内存量项目整合机会。​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徐海云也告诉记者,​垃圾焚烧发电产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并购整合”,通过“并购整合”可能是化解产能利用不足的有效途径。

1点新闻资讯:

吴柏莹提到,垃圾焚烧行业产能接近天花​板,新增产能空间有限。存量项目整合或将成为趋​势。一种手段是横向的产能拓展,形成区域协同​与业务互补;另一种是以产业园的模式纵向扩宽服务边界,例如上下游拓展环卫​、​资源综合利用业务,提升企业整体处理规模和盈利能力。

​尽管如此,

薛涛​表​示,这个产业或不会有“大并购潮”的出现。原因是现存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八成是国企,两​成是民企。在​国企的​决策体系里,管理者很少愿意将资产拿出​去处置,尤其是这类运营相对稳定的公共服务资产。因此,“大并购”在​国企决策体系里不是主流路线。另外,国企的考核机制不太允许企业“做小”“做锐​”,而偏​向追求规模和利润稳定增长。这也决定了国资背景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很难成为被并购的对象。“剩下的民企项目有可能是并购研讨的对象。”

通常情况下,

到海外市场“​抢垃圾​”

据相关资料显示​,

上市公司​财报还显示出产业​发展趋势:企业正往县城、海外市场“抢垃圾”。

据业内人士透露,

相比城市,我国县级、农村地区环境治理的短板显得格外突出。2022年底、2023年初,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多个部委接连发文,释放推进“垃圾焚烧下县”的信号。

1点资讯专家观点:

北极星固废网梳理的资料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各县域释放的300吨/日以下小型垃圾焚烧项目就有14个。

那么,下​沉到县域市场建小型化项目,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请记住,

徐海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看好县域垃圾焚烧发电市场。他认为,应该改革县级行政区域规划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政策,推行跨县协同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规模化对项目经​济性有显著影响,国内现有实践表明,跨县协同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经济性明显优于以县级为单位的分散的规模较小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反过来看,

薛涛向记者提到,对于焚烧炉来说,处理规模越大,效益越高。高效益的炉排设备的处理规模基本在500吨/日以上,200吨/日的炉排设备性价比是很差的了。换​句话来说,在政府​支付能力强的城市市场,炉排设备的运营成本是更低的。而在政府支付能力稍弱的县域市场,反而成本更高。这种倒置的局面,带来了县城市场运营的艰难。“政府支付能力较弱和垃圾量的差异,尤其是​县域财政支付运营费用的困难,成为行业下沉至县域的主要挑战。”

事实上,

相对于县城,“海外”无疑是更具诱惑力的市场,这一字眼高频出现在大部分垃圾焚烧发电上市公司财报中,成​为他们重点发力的一致方向。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据E20研究​院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环保企业海外焚烧项目建成、在建和签约落地规模已经超过5万吨/日,其中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等地区有较多的项目布局。从全球来看,我国已建​成1000余座垃圾焚烧厂,日处理能力超过110万吨,​占全球总处理能力的比例为60%左右,处理规模远高于欧美日三个地区的总和。

在过去20年时间​里,我国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不仅化解了国内“垃圾围城”的难点,还一举将我国垃圾焚烧打造成出海的“新名片​”。

伟明环保方面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逐步积累海外业务发展的经验,在海外也建立了相应的团队,积极拓展海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海外​输出中国优秀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环境治理服务。目前公司重点聚焦印尼市场,与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开展多方面交​流,也已于2023年底签订了首个印尼垃圾焚烧项​目设备采购​服务协议。

请记住,

吴柏莹称,当前,我国垃圾焚​烧企业出海方向主要为东南亚、中东、中亚、非洲。​

通常情况下​,

翻译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搜​索

换个角度来看,

​复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1点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zmet.com/13599.html

作者: dksik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308992132@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